FCC加强监管: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遭美国电商下架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近日宣布,加强对来自中国厂商的电子与通信设备审查,多家美国主流电商平台据此下架了数百万条涉及中国品牌的商品。这一措施涵盖智能手表、监控摄像头、安防设备、网络传输器等多个类别,标志着美国对中国产电子产品监管的进一步升级。

据《路透社》报道,FCC的新规要求电商平台全面清理未经授权、存在潜在安全风险或被列入“受限名单”的设备。此次受影响的主要厂商包括华为、海康威视、大华技术及部分中国制造的物联网设备供应商。美国官员称,这些设备“可能具备数据采集或远程传输能力”,存在威胁国家安全和用户隐私的风险。

亚马逊、沃尔玛、百思买等零售巨头已陆续执行下架措施。根据外媒统计,仅亚马逊平台上,疑似违规商品的下架数量就超过两百万件,涉及数千家第三方卖家。沃尔玛表示,将继续与监管机构合作,确保所有产品符合美国法律与安全标准。FCC主席杰西卡·罗森沃塞尔在声明中指出:“我们不能允许任何未经认证的设备进入美国通信体系。国家安全与消费者隐私,必须放在市场利益之前。”

这一监管行动在美国华人社会引发广泛关注。长期以来,许多华人家庭、商铺和中小企业在安防与通信设备上依赖中国制造的产品,原因是价格相对低廉、性能稳定、安装便利。部分商户表示,新规出台后,部分货源已被电商屏蔽或物流冻结,替换成本显著上升。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位华人安防安装业者表示:“我们用的很多是海康或大华的系统,客户也熟悉。但现在部分型号买不到了,新的美国品牌贵了至少一倍。”业内分析认为,这将推动市场向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制造商转移,也可能刺激美国本土中小电子品牌的短期增长。

FCC的举措被认为是继2022年美国《安全通信网络法》后最具影响力的政策延伸。该法案曾禁止美国企业采购被认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外国通信设备。华为与中兴早已在此名单之列,而此次监管扩大至消费级设备领域,被视为华盛顿对“供应链安全”的再一次延伸。美国国会部分议员表示,此举旨在防止中国制造的智能设备通过云端服务或应用数据接口向海外传输用户信息。但中方及相关企业多次否认这一指控,认为美方措施带有明显政治动机和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在北京回应称,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与技术限制,“损害的是全球供应链稳定,也损害美国消费者自身利益”。多位研究中美科技关系的学者指出,美国监管已从通信基础设施延伸至消费级电子产品,显示技术脱钩的逻辑正逐步渗入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仍在讨论进一步扩大对“高风险来源电子产品”的进口与销售限制,这可能影响未来数百亿美元的跨境电子贸易。对于活跃在美中科技、贸易及物流领域的华人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可能催生新的合规与本地制造机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