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种族平权政策后,哈佛大学2025届新生亚裔占比升至41%

10月23日,哈佛大学公布2029届(2025年秋季入学)新生数据,亚裔美国人占比达到41%,较2028届的37%上升4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发生在2023年美国最高法院禁止大学招生中使用种族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后,哈佛转向“无种族”招生标准。然而,亚裔入学率的上升,伴随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比例下降,引发了关于招生公平性和是否存在对亚裔“隐形歧视”或“配额调整”的激烈争论。尤其在美国华人社区,这一数据既被视为进步,也引发了对长期公平性的担忧。

根据哈佛大学官方报告,2029届新生中,自愿报告种族的学生中,亚裔美国人占比41%,黑人占比从14%降至11.5%,西班牙裔从16%降至11%,白人则维持在35%左右。8%的学生未报告种族信息,这一比例上升可能影响数据解读。哈佛未具体细分亚裔子群体,但历史数据表明,华裔(Chinese American)通常在亚裔学生中占比最高,约为30%-40%。此次亚裔比例上升延续了2023年禁令后的趋势:2027届亚裔占比为29.9%,2028届升至37%,2029届进一步攀升。

2023年6月,最高法院在“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v. Harvard”案中裁定,基于种族的招生政策违宪,迫使哈佛等顶尖大学调整招生流程,剔除直接种族考量,转而依赖标准化考试、个人陈述、课外活动和地理多样性等标准。哈佛招生办公室表示,新生数据反映了“多样性和学术卓越”的平衡,强调2029届83%的总体录取率和90%的国际学生比例。但批评者指出,亚裔占比上升的同时,黑人和西班牙裔比例下降,可能暗示招生中仍存在间接的种族平衡机制。

美国华人社区对此反应复杂。在X平台上,相关讨论迅速升温,标签“#HarvardAdmissions”引发热议。支持改革的华人组织,如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SFFA),视亚裔占比上升为胜利,认为这证明了“无种族”政策的公平性。SFFA创始人Edward Blum在声明中表示:“这是向基于个人能力而非种族的招生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部分华人家长和学生担心,41%的比例可能仍低于亚裔申请者的实际竞争力。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成员李女士表示:“我们担心哈佛通过个人陈述评分或地区分配,间接限制亚裔名额,这是一种隐形天花板。”

争议的另一面是黑人和西班牙裔入学率的下降。教育公平智库研究员张教授分析:“亚裔占比上升可能反映了标准化考试(如SAT)恢复后,亚裔学生的竞争优势。但黑人、西班牙裔比例下降引发了公平性质疑,是否新政策无意中削弱了弱势群体的机会?”哈佛否认存在“配额”或歧视,称招生决定基于全面评估。但《纽约时报》报道指出,部分分析认为,哈佛可能通过“个性评分”或“校友子女优先”等方式间接调整种族构成。

对美国华人社区而言,这一数据意义深远。华裔学生长期面临招生歧视指控,2023年禁令被视为纠正历史不公的里程碑。然而,41%的亚裔占比仍未平息争议。一些社区领袖担心,亚裔入学率上升可能加剧社会对“亚裔优势”的刻板印象,甚至引发反亚裔情绪,尤其在2024年大选后,社会分裂加剧的背景下。波士顿华裔学生家长王先生表示:“我们希望公平,但也担心孩子被贴上标签,成为政治争论的牺牲品。”

其他常春藤盟校的数据也反映类似趋势。耶鲁大学2029届亚裔占比38%,普林斯顿39%,均较前一年上升,但黑人比例普遍下降。哈佛招生负责人William Fitzsimmons表示,学校将继续优化招生流程,确保多样性与公平并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